使用NCCL作为PyTorch多节点分布式训练后端时候的经验总结

闲言

最近开始做 LLM/GPT 了,单机多卡训练只能勉强满足需求,能够利用上多机多卡,配合上 InifinBand,会很有大的提升的.这中间的测试来来回回也踩了不少坑,这里做一些简单的记录.

对多机多卡训练的极简介绍

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启动多机多卡训练.

使用 torchrun

这个是 PyTorch 推荐使用的新方式,支持动态增减节点,自动给节点分配 rank 等.比传统的方式更加灵活且简洁.直接使用 torchrun 命令等价于 python -m torch.distributed.run

torchrun \
    --nnodes $SLURM_NNODES \
    --nproc_per_node $SLURM_GPUS_PER_NODE \
    --rdzv_backend c10d \
    --rdzv_endpoint $MASTER_ADDR:$MASTER_PORT \
    --rdzv_id $SLURM_JOB_ID \
    train.py args...

参数解释:

  1. --nnodes:并行的机器数量.
  2. --nproc-per-node:每个节点上的任务数量,一个 GPU 一个任务,实际上也就是每个节点上的 GPU 数量.
  3. --rdzv_backend:rdzv 后端,一般用 c10d.
  4. --rdzv_endpoint:master 节点的 rdzv 服务地址.分布式训练的每个计算节点会通过这个地址进行通信,并且根据 rdzv_id 来标识他们属于同一组作业.
  5. --rdzv_idrdzv_id 用于标识一个唯一的分布式训练,你可以在相同的机器上启动多个分布式训练实验,只要他们的 ID 不同.

accelerate

accelerate launch \
    --dynamo_backend no \
    --machine_rank $SLURM_NODEID \
    --main_process_ip $MASTER_ADDR \
    --main_process_port $MASTER_PORT \
    --mixed_precision no \
    --multi_gpu \
    --num_machines $SLURM_NNODES \
    --num_processes $num_processes \
    --rdzv_backend c10d \
    train.py args...

参数解释:

  1. dynamo_backend:我们不需要这个,指定为 no 只是不想看到 warning.
  2. --machine_rank:节点的 rank,一般设置为环境变量 SLURM_NODEID 即可.
  3. --main_process_ip--main_process_port:主节点的地址和端口,组成 IP:PORT 作为 rdzv_endpoint
  4. --mixed_precision:混合精度,根据需要设置即可.
  5. --multi_gpu:启用多卡并行训练.
  6. --num_machines:并行训练的节点数量.
  7. --num_processes:accelerate 这里要的是总的任务数,每个 GPU 算一个,也就是总的 GPU 数量.所以这里对应到 torchrun 的方式,应该是 SLURM_GPUS_PER_NODE x SLURM_NNODES
  8. --rdzv_backend:这个与前面 torchrun 命令的选项一样.经过测试,仅设置为 c10d 是成功的,且不要设置 --same_network
  9. --config_file: accelerate 的选项可以通过 accelerate config 交互式生成,保存到配置文件中,使用的时候此选项指定.但是命令行选项应该优先级更高.你可以把通用的部分写到配置文件,而其他的在命令行指定.

多节点启动

如果不使用别的工具,一般我们就需要分别在每一台机器上执行上面的命令.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集群环境下使用的,这个时候可以使用集群工具来自动帮我们完成这个操作.比较常用工具的是 slurm,也有部分集群使用 PBS,两者区别不大.

一个快速简单的例子

以 PyTorch 官方提供了一个 minGPT-ddp 例子,这个例子足够小,可以在 RTX 2080 显卡上跑起来.完整的源码在 pytorch-examples.将其 clone 下来之后,修改 distributed/minGPT-ddp/mingpt/slurm/job.sh 文件里的设置,然后使用 sbatch job.sh 命令提交即可.这里只需要根据具体使用的 slurm 集群的情况,修改其中的计费账户 account 和使用的分区 partition,应该就可以了.其他的脚本也可以参考此模板来创建 slurm sbatch 脚本.

我在一个 slurm 集群上的 2 个 A800 节点进行了测试,完整的测试命令见 run.sh,输出日志见 logs 下的文件.

即使不使用 slurm 集群,上面的脚本本身也是有效的 bash 脚本,简单修改一下,也可以直接执行:

  1. 修改 SLURM 开头的环境变量,指定为合适的值.
  2. 删掉 srun --label,即直接执行对应的命令,而无需通过 srun 启动.

补充

就个人的实际测试而言,这个并行训练也不是每次都成功,可能会遇到训练无法启动,就是卡住了.我不确定这个问题是不是我申请资源的时候每个节点值申请了 1 个 GPU,节点上还有其他用户的任务,导致影响到了我的训练,还是说这个集群的网络配置存在一些什么问题.不过好在单机多卡训练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,且上面提到的 slurm sbatch 脚本也都可以正常使用的,仅需要指定申请的节点数量为 1 即可.

关于 InfiniBand,RDMA,RoCE

我们这里不对这些概念做特别详细深入的介绍.只是单纯为了对比哪个更快更好,我们应该优先选哪个而已.

  1. RDMA (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),也就是远程直接内存访问,是一种绕过远程主机操作系统内核访问其内存中数据的技术.由于不经过 CPU、CPU 缓存或者上下文切换的参与,速度很快.
  2. InfiniBand 即指他的物理设备(包括网卡、交换机),也指一种协议.这里我们更多的关心他的物理层面.一般地,计算机集群的计算节点会配备 IB 网卡,但是由于机房不一定.IB 提供了一种 RDMA 的实现.
  3. 由于 IB 需要特定的交换机,更换就需要增加成本.一种解决方式是 RoCE (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).简单的理解就是结合了 IB,但是用是以太网交换机,实现了 RDMA.

从速度和效率上来说:

  1. 原生的 IB 是最优先考的,但是它需要 IB 交换机,多了一笔费用,部分机房可能没有配备.
  2. RoCE 是其次的,他只需要用普通的以太网交换机.
  3. 最次的就是完全没有 IB 设备,直接使用以太网网卡.

一般来说,NCCL 会自动选择合适的设备,但是如果出错,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如何查看相关信息.

查看节点上 IB 设备

我们可以使用 ibstatus 命令查看 IB 设备的状态.例如:

Infiniband device 'mlx5_0' port 1 status:
        default gid:     fe80:0000:0000:0000:0ac0:ebff:fefe:428c
        base lid:        0x0
        sm lid:          0x0
        state:           4: ACTIVE
        phys state:      5: LinkUp
        rate:            100 Gb/sec (4X EDR)
        link_layer:      Ethernet

Infiniband device 'mlx5_1' port 1 status:
        default gid:     fe80:0000:0000:0000:946d:ae03:00fc:e51c
        base lid:        0x9
        sm lid:          0x6
        state:           4: ACTIVE
        phys state:      5: LinkUp
        rate:            200 Gb/sec (4X HDR)
        link_layer:      InfiniBand

Infiniband device 'mlx5_2' port 1 status:
        default gid:     fe80:0000:0000:0000:0ac0:ebff:fefe:547c
        base lid:        0x0
        sm lid:          0x0
        state:           1: DOWN
        phys state:      3: Disabled
        rate:            100 Gb/sec (4X EDR)
        link_layer:      Ethernet

Infiniband device 'mlx5_3' port 1 status:
        default gid:     fe80:0000:0000:0000:946d:ae03:00fc:e548
        base lid:        0x8
        sm lid:          0x6
        state:           4: ACTIVE
        phys state:      5: LinkUp
        rate:            200 Gb/sec (4X HDR)
        link_layer:      InfiniBand

这里一般只关注状态为 ACTIVE 的设备.可以看到 mlx5_0link_layerEthernet,而 mlx5_1link_layerInfiniBand,且 mlx5_1 的速率更高.这里的设备可以用于设置环境变量 NCCL_IB_HCA

简单的理解:

  1. link_layerEthernet,说明这个 IB 设备的链路层协议为 Ethernet,一般就是使用了 RoCE 协议.
  2. link_layerInfiniBand,说明这个 IB 设备的链路层协议为 InfiniBand,也就是原生的 InfiniBand.

再看 ibdev2netdev 的输出:

mlx5_0 port 1 ==> ens13np0 (Up)
mlx5_1 port 1 ==> ib0 (Up)
mlx5_2 port 1 ==> ens17np0 (Down)
mlx5_3 port 1 ==> ib1 (Up)

可以看到这几个 IB 设备映射到了网络设备.

使用 NCCL 作为 PyTorch 分布式训练后端的时候,IB 设备的使用情况分析

下面我们测试一下各个情况的组合.这里我们确认了要申请的 2 个节点的 IB 设备名字都是前面输出的内容,也就是两个节点一致.我们测试的组合包括:

  1. NCCL_IB_DISABLE 设置为 0 或者 1
  2. NCCL_IB_HCA 设置为不同的设备.
  3. NCCL_SOCKET_IFNAME 设置为不同的设备.

正如上文提到的,本次测试使用的 slurm sbatch 脚本见 job.sh,实际执行命令见 run.sh,输出日志见 slurm 下的文件.

测试结果

  1. NCCL_IB_DISABLE=0 的时候,NCCL_IB_HCA 设置的值如果不是 rdma link 显示的 IB 设备,则 NCCL 会提示找不到 IB 设备,然后回落到 NET/Socket,识别到可用的网络设备,并且实际使用的是 ib0(见日志中的 [send] via NET/Socket/1NCCL INFO Using 给出的设备列表).
  2. NCCL_IB_DISABLE=0 的时候,NCCL_IB_HCA 设置的值是 rdma link 显示的 IB 设备,则 NCCL 会按照环境变量的设置去使用该设备,但是如果该设备状态为 Down,则还是会自动回落到 NET/Socket.
  3. NCCL_IB_DISABLE=0,其他的环境变量不指定的时候,NCCL 自动识别到可用的 IB 设备,并自动选择使用了速率最高的原生 IB.
  4. NCCL_IB_DISABLE=1 的时候,NCCL 将使用 NCCL_SOCKET_IFNAME 指定的设备,如果这设备不可用,则会直接报错.
  5. NCCL_IB_DISABLE=1,其他的环境变量不指定的时候,NCCL 自动识别到可用的设备 ib0 和 ib1,并自动选择了 ib0.

关于 NCCL 环境变量的小结

我们来小结一下 NCCL 环境变量的设置.

  1. 需要查看一些详细的调试信息的话,可以设置 NCCL_DEBUG=INFO
  2. 确认需要使用 IB 设备和 IB 协议的话,首先要确认 NCCL_IB_DISABLE 不能设置为 1,然后设置 NCCL_IB_HCArdma link 输出的的设备名字,且优先选择 ibstatus 里显示的 link layer 为 InfiniBand 的设备,其次是 link layer 为 Ethernet 的设备.
  3. 如果不用 IB 设备,则需要设置 NCCL_IB_DISABLE=1,然后设置 NCCL_SOCKET_IFNAMEibdev2netdev 显示的 IB 映射到的以太网设备名字.
  4. 最后,如果根本没有 IB,则只能设置 NCCL_IB_DISABLE=1,并设置 NCCL_SOCKET_IFNAMEip link show 显示的以太网设备.

使用 LLaMa Factory 训练 LLM

这里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了,直接参看上文提到的 slurm sbatch 脚本即可,只需修改对应的 python 脚本和对应的选项参数即可.

参考

以下是本文的一些重要参考资料来源,有兴趣的可以看看.

  1. sbatch doc:需要用到的 SLURM 相关的环境变量这里都有.
  2. NCCL doc:NCCL 调试相关的环境变量可以参考这里.
  3. Fine-tuning Llama 2 70B using PyTorch FSDP:这里提供了一个使用 accelerate 训练的参考,他的 slurm sbatch 脚本也可以参考.
  4. 如何理解 Nvidia 英伟达的 Multi-GPU 多卡通信框架 NCCL:这个知乎回答也值得看看.